第796章 因果昭然-《我在无定河捞尸提取词条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契此听罢慧明所言,重重地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不过他也没有采取行动,因为他不想这样杀死老主持亲自选择的继承人。

    老主持一生慈悲为怀,对佛隐寺尽心尽力,

    他所挑选的慧明,本应肩负重任,

    若只因现在的一些过错,就轻易取了慧明的性命,

    不仅违背他一贯秉持的慈悲理念,更是对老主持的不尊重。

    契此心中思忖,或许慧明只是一时被利益蒙蔽了双眼,尚有回头的可能。

    于是,他打算还是看看。

    他期望慧明能在这段时间里及时悬崖勒马,重新回归正道。

    然事情并未如契此所期盼的那样发展。

    过了一段时间,慧明变本加厉,愈发肆无忌惮。

    慧明借修缮之名大肆敛财,暗中与地方豪绅勾结,将佛隐寺田产低价抵押换取金银。

    那些佃农们,原本靠租种佛隐寺的农田为生,

    如今田产被慧明抵押,他们只能选择抗议。

    但武僧们却毫不留情,手持棍棒,在寺院周围日夜巡逻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寺内的情况也愈发糟糕。

    寺内香火钱被层层克扣,底层僧人食不果腹。

    底层的僧人们,每天辛苦地打扫寺院、侍奉佛像、为信众们讲解佛法,却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。

    碍于“不干涉俗务”的原则,契此直到此时也暂未直接行动。

    佛隐寺因契此声名远扬,不过近来几年,

    因契此所著经文中“罪业可化功德”的观点传出后,被其他寺庙高僧质疑违背正统佛法。

    那些高僧们认为,罪业与功德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,

    罪业是众生犯下的过错,怎能轻易转化为功德?

    这与他们所理解的正统佛法背道而驰。

    其中一位高僧在讲经时,公开表达了对契此观点的质疑:“

    佛法讲究因果报应,罪业自有其惩处,怎可化为功德?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引发了众多僧人的共鸣。

    部份激进僧侣更是反应激烈,他们联名要求佛隐寺销毁《忏业经》。

    这些僧侣们认为,《忏业经》中的观点危害极大,

    若不及时销毁,将会让更多的僧人误入歧途。

    毕竟一个杀人狂,莫非是放下屠刀,就能成佛了吗?

    他们将联名信送到佛隐寺,态度强硬,要求佛隐寺必须给出一个交代。

    慧明收到信后,心中暗喜,他借机施压契此以平息风波。

    毕竟如今在整个佛隐寺内,他虽说明面上是主持,

    但很多僧人,也都是以契此唯马首是瞻。

    慧明本就对契此心怀嫉妒,如今有了这样一个机会,他自然不会放过。

    找到了这样一个由头后,慧明得意对契此言道:

    “契此师兄,如今外面闹得沸沸扬扬,您看这《忏业经》……是不是该修改修改,以免引起更大的麻烦?”

    他的语气看似恭敬,实则是在逼迫契此。

    契此看着慧明,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他心中明白,慧明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打压自己。

    契此没有回应慧明的要求,慧明也是冷脸而去。

    慧明离开后,契此继续在藏经阁注经。

    很快,这场风波也就结束了,

    毕竟经文之辩,本就有万千种学说,

    高僧人斑驳契此过后,也不至于真来佛隐寺让契此修改经文。

    而“忏业经”从本质上来说,也是契此写给昔日的梵教同僚们的,非是针对广大众生。

    在这段日子里,慧明借着诸多高僧言论,打压契此,

    也趁机将寺内的权利,归结于手。

    契此并不在意,因为他已经是预见到了慧明的下场。

    过了几个月,山下村庄突发疫病。

    起初,只是少数几人出现发热、咳嗽的症状,

    可短短几天内,患病的人数便迅速增多。

    在恐慌之下,村民们开始四处寻找疫病的源头。

    不知是谁最先提起,曾经有一些僧人来到过村庄。

    有人曾听到过,说那些僧人,此前是梵教的祭司。

    虽然梵教已经衰落,但人们对它的恐惧和厌恶依然存在。

    村民们开始怀疑,是不是这些梵教祭司带来了“诅咒”,才导致了这场疫病的发生。
    第(1/3)页